《中国消化道疾病检查产业报告》发布

2020-03-09     海讯社

我们日常的行为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,而能量是由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转化而来。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第一站,也是获得能量和营养的第一站。如果胃部不能正常工作,那么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就会异常,身体的其它脏器也会出现问题。

 

随着社会发展、环境变迁、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,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,现代人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较大的工作压力,大部分人的胃部处于亚健康状态。

 

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由许多因素(如遗传、环境、饮食、药物、细菌感染以及吸烟、过度酗酒等)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,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,许多人经常熬夜、加班,导致生活作息不规律,工作繁忙时忘记吃饭,闲下来时暴饮暴食,造成肠胃过于饥饿或过于饱食,长期这样会使胃肠负担过重,造成肠胃异常工作,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。

 

动脉网蛋壳研究院联合安翰公司基于10万份脱敏胶囊胃镜检查报告,对中国上消化道疾病人群进行大样本画像,呈现我国居民消化道健康状况,并试图探讨在器械小型化、智能化进程中,胶囊内镜技术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。

 

我们发现:

1、男性胃癌发病率远高于女性,中标发病率是女性的2.4倍。

2、胃部疾病大多集中在胃窦部位

3、以胶囊胃镜为代表的智能化、小型化器械技术改变原有诊疗流程,是颠覆式创新的典范

 

以下为报告部分内容,完整版报告长按识别文章底部二维码获得。

 

 

一、中国消化道疾病市场研究

 

1.1消化道疾病成为新时代常见病,胃癌高发

 

胃部疾病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性过程,从最初胃炎、癌前病变到胃癌的发生要经历35年,甚至更长;但一般在这过程中无明显的症状,发现时大都处于中晚期。

 

针对胃部疾病,我国一直采用门诊机会性筛查,导致早期诊断率<10%。依据胃癌诊治时期的不同,5年生存率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,胃癌早期手术后5年存活率期为90%期为66%期为51%,而胃癌晚期仅为14%

 

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办公室、国家癌症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表于《中国癌症研究》英文杂志(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8年第3期的“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omach cancer in China, 2014”(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情况2014通过对339家癌症注册机构的数据统计,覆盖了全国约21.07%人口的数据,估算出2014年我国癌症整体情况:

 

2014我国发生率和死亡率前十的癌症类别

图片4.jpg 

数据来源: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.2014、蛋壳研究院

 

胃癌在我国各类癌症中发生率排在第二名,死亡率位居各类癌症第三名,还得到了以下结论:

 

2014年,全国新确诊胃癌病例数410,400例,约占全部癌症发病的11%,发病率为30.00/10万,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 19.62/10万和19.51/10万。中国调整发病(死亡)率简称中标率,世界调整发病(死亡)率简称世标率。

 

男性胃癌发病率远高于女性,中标发病率是女性的2.4倍。

 

2014年,全国因胃癌死亡病例为293,800人,死亡率为21.48/10万。

无论胃癌的发病率还是死亡率,农村地区均高于城市。

 

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,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。

 

根据2016年发表于癌症领域权威期刊《ca-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》上“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, 2015”2015中国癌症数据)一文,基于癌症登记中心72个登记点2009-2011年的数据(覆盖中国人口的6.5%)对中国2015年癌症发病情况进行了预估,发病率一直处于高位,预计2015年胃癌新发患者67.91万人,死亡49.8万人;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5年全球胃癌死亡数75.4万例,中国因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胃癌死亡数的66%

 

预估2015年新增癌症患者和死亡人数(千人)

图片5.jpg

数据来源: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, 2015

 

1.2消化道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特征

 

随着卫生状况、饮食条件的改善以及胃癌早期预防筛查的普及,60多年来胃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的降低,但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仍然集中在东亚各国,特别是中国贡献了一半以上胃癌患者。

 

在胃癌年龄差别上,2015年全国男性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呈现纺锤型分布,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<30岁处于较低水平,30~44岁开始上升,≥45岁快速上升,于60~7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,≥75岁有所下降;同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,60~74岁男性胃癌发病率为同期女性的2倍以上,60~74岁男性胃癌死亡率为同期女性2.5倍。

 

通过连续多年《中国卫生统计年鉴》中居民病死原因统计的对比发现,我们发现胃癌相对于其他癌症具有患病年轻化特征。虽然肺癌的总体发病率和致死率高于胃癌,但是在2025岁的年轻人群中,胃癌发病率甚至部分高于肺癌。

 

1.3 胃部疾病自诊自治现象普遍

 

近年来,随着我国医疗格局发生的变化,加之消费者自我药疗意识不断的增强。大病到医院,小病到社区,常用药品到药店,胃部疾病自诊自治,由此推动了非处方胃肠道药品(OTC)品种的不断壮大。

 

胃肠药品主要由抗溃疡及抗酸类、助消化类、胃动力类、止泻类等几大类药物组成。当今生活节奏加快,导致饮食的改变,因此引起胃肠道疾病的机率较高,且复发率很高,据相关资料显示,5年复发率为50%~90%。

 

许多消费者为免去排队挂号的时间,更多的选择在零售药店购买药物,导致部分胃部疾病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,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
 

目前主要胃部药物可分为三大类:质子泵抑制剂、H1受体阻滞剂、胃粘膜保护剂,我们可以看到,胃药各个品种均有OTC药物,胃病自诊自治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
 

 

二、消化道疾病大剖析:胶囊内镜检查效果显著

 

与消化道类肿瘤高发相对的是早期诊断率较低,很多消化道肿瘤起病隐匿,早期没有任何症状,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定期检查的习惯,没有早筛查、早诊断,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再去就诊时,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。

 

根据《柳叶刀》上发表的2000-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报告,即第三轮全球癌症生存分析(CONCORD-3)显示我们在胃癌5年生存率方面同周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。

 

日本、韩国的5年胃癌生存率高,原因就是检查出来的多为早期患者,病情发展比较慢,复发转移几率低,同时由于年纪轻,体力状况好,对手术和放化疗耐受性较强,治疗效果当然就好。

 

日本1964年有40万人进行了检查,到了1970年有400万人,1990年后每年都约有600万人进行胃癌筛查。日本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50%70%。既然日本胃癌治愈率那么高得归功于日本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,那么他们如何做到的呢?

 

主要依靠内镜的筛查。据报告,日本人口约为1.27亿,每年总共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。相当于每年12.5%的人都去做了胃镜。

 

而反观我国,胃镜的检查率非常低。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主任李兆申介绍,2015年,中国共有60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内镜,有将近3万名消化内镜医生可以做内镜,同时有将近2万名护士负责内镜的护理工作,1年能完成3000万例次的消化内镜检查,内镜检查率同日韩还有较大差距,特别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内镜检查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。

 

我国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第一个有关癌症防控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-农村高发区癌症早治早筛项目,该项目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和癌症高发区,目标在于提高我国7种常见的高发癌症的早诊率和治疗率、降低死亡率,为特定人群提供单一癌种的筛查。

 

辽宁庄河是本次项目的胃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,2008-2013年在庄河地区,根据当地胃癌发病情况,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,确定胃癌发病率较高的乡镇作为筛查点,对其中40-69岁的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及早诊早治。

 

2008—2013年庄河开展胃癌筛查及早诊早治,共筛查9328人,其中男性3845人,占41.22%,女性5483,占58.78%。筛查人群均参加了PG检测和胃镜检查,在接受胃镜检查的受检对象人中共有6132入进行病理检查,结果为非萎缩性胃病3565例,萎缩性胃炎2057例,低级别二皮内肿瘤454例,高级别上皮内肿瘤19例,早期胃癌25例,中晚期胃癌12例。

 

2004—2012年庄河地区胃癌发病趋势来看,无论男性女性,世标率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,女性的下降幅度略明显于男性。合计胃癌发病世标率由27.91/10万下降至19.45/10万,平均每年下降4.02%

 

胃癌死亡率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,女性的下降幅度略明显于男性。合计胃癌死亡世标率由30.05/10万下降至13.53/10万,平均每年下降9.34%

 

2.1数据概况

 

目前,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正在开展中,对于胃癌筛查的成本效益分析还在进行中。目前针对消化道疾病,特别是胃癌诊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:

 

一是开展血清胃蛋白酶原(PG)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初筛,阳性者进入胃镜检查;

 

二是直接开展胃镜检查并根据筛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方案。

 

不管是哪类筛查方式,内镜检查都是判断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。在本次报告制作过程中,安翰科技(武汉)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(下称安翰公司)为我们提供了10万例患者胶囊内镜脱敏检查结果报告,使得我们能够在大样本内镜数据下对中国胃部疾病进行现状分析,从而以更小的颗粒度观察中国胃部疾病状况,了解新型胃镜检查手段下的中国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状况。

 

 

a)样本数据概况

 

样本数量:10万例,20171月到20186月参与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检查患者中随机抽取每份数据包括:编号、性别、年龄、检查日期、城市、检查结果。

 

研究过程:

1、整理数据,剔除掉年龄、性别、检查结果明显存在偏差的样本数据

2、将检查城市映射到省份进行统计

3、对非标准化的检查结果按照疾病部位、疾病类别、疾病发展程度进行结构化处理

4、数据统计: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分组统计

5、数据分析: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

 

b) 样本患者画像

患者来源:本次数据中的患者主要来自于两个渠道:医院和体检机构

 

患者年龄分布:本次样本数据中患者年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,在56岁处有一个明显的断层,可能是受到患者来源渠道以及胶囊内镜检查价格的影响。

 

 

患者性别:本次样本数据中,男性患者比例为58.50%,女性患者为41.49%,与人口总体水平相似。

 

 

地域分布:本次样本中检查地点涉及我国31个省市(直辖市),其中广东省和北京市样本数量处于第一梯队,人口大省山东、四川、河南以及长三角地区等样本量处于第二梯队,这也侧面反应各省市对于胶囊内镜消费能力的不同。

 

 

样本检查场景:胶囊胃镜使用场景分为两类:体检(包括民营体检中心和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)、消化科就诊(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),大致比例为9:1

 

 

受检时间:本次样本主要为2017-20186月参与胶囊内镜检查。检查数量受到胶囊内镜推广进度和春节等节假日因素影响,存在较大波动。

 

2.2上消化道疾病谱

 

2.2.1上消化道疾病部位分布

 

通过患病部位进行分析我们可知,胃部疾病大多集中在胃窦部位,占比达到了15%以上;同时,消化道内食管、十二指肠、小肠均有较高患病率,检查时应一并注意。

 

 

2.2.2各部位疾病性质统计

 

作为患病率最高的部位,胃窦处疾病超过50%的概率是糜烂,伴随萎缩性状的概率也接近30%。我们统计了胃窦、胃底、贲门、胃体、十二指肠、小肠、食管六个部位的疾病性质,发现糜烂、萎缩、息肉三种疾病性状在消化道类疾病中出现概率最大。(详情见完整版报告)

 

2.2.3上消化道疾病地域分布

 

我们统计了上消化道疾病的性状地域分布,我们传统概念里的重油重辣的四川、重庆、湖南地区并没有呈现出较高的患病率,反而是陕西、宁夏等西北地区呈现出较高的患病率,我们推测这可能和饮食习惯、气候等因素有关。

 

 

2.2.4上消化道疾病年龄分布

 

我们按照10岁一个筛查半径将样本人群进行分组,获得如下个年龄段疾病性状分布图。我们可以看到,糜烂类疾病在0-30岁患病概率快速上升,40岁过后维持稳定状态,萎缩类疾病呈现出相反状况。值得注意是息肉类疾病,他随着年龄的上涨发生概率不断增大。

 

 

2.3胃部重症疾病数据分析

 

我们将检查报告中包含ca、癌、肿瘤的样本筛选出,作为胃部重症疾病研究样本。在10万例样本中,包含这三个诊断结果的报告数量为149份,其中114份是男性,34份为女性。

 

男性胃部重疾发生率是女性胃部重疾发生率的3倍,这可能和男性日常饮食及工作压力有关。具体到各年龄阶段,30岁后男性便进入胃癌高发期,女性患者在40岁以上的区间才开始增多,各人群在相应年龄段进行规律化胃部检查。

 

 

注:以上数据展示为短期消化道疾病初步分析结果,可能存在瑕疵,相关研究正逐步推进中。

 

 

完整版报告以下内容:

图片6.jpg

以上是本报告的部分节选,完整报告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:

图片7.jpg
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