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 Apr 24
35.81亿!这家百年中药企业被「收购」
2025-04-24
IDOPRESS
百年中华老字号,上市梦将成真。
作价35.81亿元百年中药企业被收购
近日,科源制药就收购宏济堂99.42%股权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,距离披露资产重组预案半年后,资产评估、资金募集等情况终于公布。
据悉,科源制药拟向力诺投资控股集团(持有科源制药34.39%股份)、力诺集团等38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宏济堂99.42%股权,交易作价约35.81亿元,宏济堂在母公司口径的账面净资产约22.5亿左右,也就是说这一交易增值率在60%上下,宏济堂合并口径账面归母净资产约20.6亿。
去年10月8日,科源制药发布公告称,拟以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同属实控人旗下的宏济堂39.68%的股份。由于科源制药与宏济堂同属“力诺系”旗下公司,实控人均为高元坤,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。
从体量来看,此次收购算得上“以小吞大”——从业务体量来看,被收购的宏济堂在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上都远大于科源制药。
科源制药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的研发、生产销售,在降糖、麻醉及心血管化学原料药领域具有一定实力,主导产品有格列齐特、盐酸二甲双胍、盐酸罗哌卡因、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成熟期原料药。
至于宏济堂,在中医药领域,其拥有几乎独一份的核心竞争力——宏济堂是原国家保密配方、国家一类新药人工麝香上游原料麝香酮的唯一供应商,并持有人工麝香唯一生产商北京联馨24%股权。麝香是不少中药大品种的重要原材料之一。
创建于1907年的宏济堂,是山东省百年中药制药实体企业,也是商务部2006年认定的首批“中华老字号”,现拥有151个文号,产品涵盖中成药、配方颗粒、中药饮片、原料药、阿胶及健康食品,拥有金鸣片、前列欣胶囊、麝香心痛宁片等10个独家产品/品规。
来自米内网的数据显示,宏济堂阿胶、安宫牛黄丸2023年市场份额排名第三;2024年上半年实体药店终端数据显示,宏济堂旗下拥有3个销售额规模过亿的品牌,居于同类集团前列。
近年来,宏济堂营收水平明显增长,相比于欲借壳上市时5亿元上下的收入,宏济堂近三年营收均已超过11亿元;不过,其净利润水平并不稳定,2015年一度达到2.21亿元,2017年又降至0.2亿元,2023年宏济堂净利润下降六成以上,2024年有所回升。
同期,科源制药营收体量连续5年逐年上涨,但截至2024年营业收入未超过5亿元;而其净利润水平从2023年开始出现下滑,降幅约15.6%,2024年其净利润又进一步下降21.5%,至0.6亿元。
究其原因,科源制药的核心业务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(占其收入90%以上),但近年来受带量采购政策冲击,化学药价格持续下滑,也就是说,科源制药亟需通过并购拓展业务领域。
“曲线救国”宏济堂上市梦将成真
在此次交易中,科源制药收购的宏济堂股份将全部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,同时其还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,总额不超过7亿元。
本次交易前后,宏济堂的控股股东均为力诺投资,实际控制人均为高元坤,控制权不会发生变更。
对科源制药来说,收购宏济堂可快速切入中药领域,突破化学药增长瓶颈,构建“化学药+中药”双线驱动的业务结构,以分散政策风险,增强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,并构建新的股票增长叙事逻辑。
从力诺集团层面来看,将宏济堂注入已上市的科源制药,力诺系可实现中药资产间接上市是内部资产整合的重要步骤,有望解决历史遗留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,完成大健康板块整合。
对宏济堂而言,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,通过被科源制药收购实现资产证券化,也是一个更可行的选择。
其实早在10年前,宏济堂已开始尝试登陆资本市场。
2015年,力诺向宏济堂引入多家投资机构,同时签订对赌协议,除业绩承诺外,还包括让宏济堂在2016年12月31日前于新三板挂牌,如新三板挂牌后,因流通性不够投资人无法获利退出,宏济堂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应尽其最大努力促使宏济堂在2018年12月31日以前在A股上市等内容。
2016年9月,宏济堂在新三板挂牌,但不到一年,2017年7月,宏济堂便宣布终止挂牌,且未透露具体终止原因;2020年,宏济堂开始谋划与科源制药一同借壳上市,但由于各方因交易价格、业绩承诺及补偿等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,借壳上市计划以折戟告终。
2021年9月,宏济堂又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辅导协议,冲刺IPO。不过,2023年10月提交完第八期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后,IPO也暂无下文。
最终,2023年,科源制药率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。
不容忽视的是,宏济堂面临着颇为严重的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,截至2024年6月,大股东力诺集团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本金达6亿元,导致其现金流紧张。被科源制药收购后,宏济堂可借助上市公司融资渠道(如配套募资)缓解资金压力,同时力诺系承诺三年业绩对赌,若未达标将进行补偿,为其经营注入信心。
不过,由于中药与化药的研发逻辑、生产标准及销售模式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,宏济堂与科源制药在交易完成后的磨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(责任编辑:zx0600)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